信息化時代,同樣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我市近年來一直大力推進智慧學校建設,以教育的信息化助推教育的現代化。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個性化教學等,開始逐漸走進傳統課堂,為師生帶來全新的教學與學習體驗。
蚌埠一中:
在蚌埠一中的教學樓,每個教室的黑板邊都多了一塊班級“超腦”。有了它,能架構起交互式移動教學環境,教師的精準教學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將成為顯示。“這是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助推器’。”該校校長芮立斌介紹說,智慧課堂從去年底開始建設,目前硬件部分已經基本完成安裝。師生正在進行使用培訓,為全面接納智慧課堂進入日常教學做好準備。
蚌埠二中:
而蚌埠二中幾年前就開始探索智慧教學模式。如今,從備課、授課、作業布置,到試卷批改、錯題訂正,都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介入。“就拿改卷子來說,一個老師帶幾十上百個學生,碰到改錯、作文等主觀題起碼要幾個小時,改完是腰酸背痛,頭暈眼花。”蚌埠二中英語教學組馬老師告訴記者,用智能閱卷功能就可以對英語的作文、短文改錯、填空等題型實現自動評閱判分,能將老師的工作量減少90%以上。
智慧學校建成后還能提供學業評價服務——不光能自動化閱卷,還能對學生掌握知識點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薄弱項“量身定制”個性化作業,甚至于為班級、學校的教學開出教學診斷報告。講評課上,馬老師會將典型錯誤通過“一鍵同屏”的功能分享給學生,一目了然,快捷高效。他評價說:“就像多了一位全能型助教,還是24小時在線。”
根據后臺數據顯示,從2月4日高三年級率先開通線上教學以來,蚌埠二中已布置了2萬多份線上作業。3月28日-29日,蚌埠一中、蚌埠二中等15所學校近12000名學生,還通過“在線考試”平臺進行了一次居家“云考試”,這在蚌埠教學史上還是第一次。
智慧學校建設項目
2019年,我市在全省第一個以“一盤棋”模式,按照“市級統籌、企業代建、分級付款、創新應用”的原則推進智慧學校建設項目。采訪中,市教育局電化教育館館長張從軍介紹說,智慧學校不僅是硬件上的突破,更是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助力實現因材施教和減負增效。一年里,我市教育信息化實現了從1.0到2.0的“三全兩高一大”的巨大跨越,即數字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部學校,著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提高師生信息素養,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教育信息化“八項指標”和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全省領先。蚌埠特教中心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還入選了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典型案例,也是特教學校中唯一代表。
5月底,全市將有500所學校
完成智慧課堂建設并投入使用
“總投資將近16億元,計劃今年內智慧課堂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張從軍介紹說,截至五月底,全市將有500所學校完成智慧課堂建設并投入使用。在未來的教學中,伴隨式數據采集與大數據分析將時時可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將進一步深度融合。采訪中,張從軍也告訴記者,智慧課堂還是彌補數字鴻溝的有力工具。通過信息技術共享優質資源,解決一些薄弱學校及鄉村小規模學校無法開足開齊課程的問題。借助互聯網,真正為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